不要看穿,也不能說破,那是在東京生活,偶爾必備的,一種循規蹈矩的秩序。

張維中告訴你:

 

東京潛規則,那些生活裡微小卻重要的事……

 

關於東京那些,不說卻存在的潛規則

 

◎   食──

居酒屋飲食的先來後到,大致上是從冷到熱。先吃下酒菜,再來是生魚片,接著是串燒和其他熱食,最後是味噌湯,以及有時會一起點的飯糰。

 

◎   玩──

日本人守規矩,在電影院也是。這裡不就應該哈哈大笑嗎?那裡不就是應該哇出聲來嗎?沒有。每個人像是搭電車的手機,把情緒也切換成靜音模式。

 

◎   飲──

東京地狹人稠,很多咖啡館多半在三樓以上。這咖啡館幾乎找不到招牌,要不是有人介紹,從大樓下面走過幾百遍,永遠也不會知道上面委身著另外一個世界。

 

◎   買──

在日本買東西找錢,店員絕對不會把紙鈔和零錢同時給你,「你把紙鈔放進皮夾」是很關鍵的步驟,在那之後,才會把剩餘的零錢交給你。

 

◎   行──

在日本搭電梯有個不成文的禮貌。站在門邊的人,即使到了要出去的那一樓層,也總是會按著開門鍵,先等到大家都出去,最後才離開。

 

 

【那些你不知道的,東京性格】

 

◎   聽音樂──

踏進中古黑膠唱片行才發現,日本有一大批黑膠唱片的擁護者,別以為買唱片的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店裡大半都還是學生,好奇東京文青是什麼模樣嗎?黑膠唱片行裡搜集了不少。

 

◎   新閱讀──

近幾年的新型態書店,打散了既有的分類,用一種「雜誌特集化」的下標方式,如:「星期一適合讀的書」、「和你同年紀的人所寫的書」,讓讀者更貼近日常。

 

◎   愛打扮──

已經不是第一次聽到台灣來的朋友問:「請問日本男生是怎麼回事?」原來,他們常見到明明是個大熱天,但街上的男生,總有一群人竟然能不為所動地打著圍巾。

 

◎   特迷戀──

我家走向神樂坂的沿路,是江戶川橋地區最靠近神樂坂的地方,這一帶有個暱稱叫做「裏神樂」(うらかぐら)。「裏」就是藏於背面的意思。日本人向來對隱藏版的東西特別著迷。

 

◎   分派別──

日本人喜歡用「派」(派別)這個字,表現自己屬於哪一類的支持者,近來因為日本超商的競爭,同事和朋友也引發了「小七派」、「LAWSON派」、「全家派」的話題。

 

◎   愛台灣──

日本年輕人覺得台灣對日本親切,東西便宜又好吃,有著真我表現的自由自在;日本長輩喜歡台灣多半因為這裡保留某種氣質,是他們年輕時所看見的日本。

 

【弄懂東京模樣,從微小卻重要的一些事開始!】

 

  就像便當裡分隔的食材,日本社會的每一個人,保持距離獨立著,卻在組合起來時產生一股搶眼的力量。
體貼而疏離,溫馴且激情,落差的雙面性。

 

日本人說:「便利商店是不需要講話的地方。」

日本的電梯是沒有鏡子的。

只要住在日本家庭,自動給湯機會幫你放水,還告訴你:「浴缸的熱水煮好了。」

東京是西裝男的天堂,這裡西裝的修身剪裁,讓你有脫胎換骨的可能。

居酒屋的電視,只有畫面沒有聲音,多半是新聞綜藝節目。目的為了創造聊天話題。

十一點半以後的末班車,拘謹的日本人消失了,每個人的音量幾近掀頂!

「春一番」來了,外出時強風會讓人沒辦法好好直走,然後花粉熱也來了……
 

  這是在東京生活、工作多年的張維中,眼中所看到的東京人、東京事物。

 

本書收錄了張維中近三、四年來深刻的文化、生活觀察,以及一個人旅居東京的住家搬遷、家空間,與居住所在的街景故事……不僅記下這些年來生活的變動,也旁敲側擊著這段日子,城市所發生過,甚至未來將要發生的事。

每一件事,看似微小卻無比重要,因為那都是兜攏起東京之所以為東京的關鍵因素,也是人們之所以能融入、看穿這座城市最緊要的入場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