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解密阿公阿嬤干擾爸媽教育小孩的秘密!4招化解與長輩的教養糾紛

女孩的心動發現

Search

tags
Follow Us _
Follow Us _
service4n@niusnews.com
106 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45號11樓
@2025 niusnews

天天妞一下,天天好心情

天天妞一下,天天好心情
service4n@niusnews.com
105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143號11樓
@2025 niusnews

科學解密阿公阿嬤干擾爸媽教育小孩的秘密!4招化解與長輩的教養糾紛

科學解密阿公阿嬤干擾爸媽教育小孩的秘密!4招化解與長輩的教養糾紛 隔代教養、祖父母插手育兒、教育、教養糾紛、阿公阿嬤
share
心動瞬間_

科學家發現,原來祖母對孩子的共感情緒比我們想得還要強烈!所以一聽到孩子哭,她們就會比父母還更著急!

做父母,最怕的就是教育小孩的時候長輩亂入,讓孩子光明正大地找救兵!但其實長輩們反應這麼激動真的怪不了他們啊~根據國外研究,他們也是情非得已、情不自禁的啊~

 

美國埃默里大學人類學、精神科學、行為科學3位教授James K. Rilling、Amber Gonzalez、Minwoo Lee近日在英國皇家學會的期刊上發表了一則最新的研究,向大家證實:為什麼長輩比親生爸媽更受不了小孩哭?

 

source:unsplash

研究團隊找來50位祖母,先是問卷調查他們與孫子的親密程度、花多久時間陪伴孩子,再提供4張照片(親孫子、與孫子同齡的陌生小孩、自己親生的小孩、陌生成年人的照片)看看祖母對人像的反應。

 

調查結果發現, 當祖母看到孫子的照片時,她們大腦內掌管情緒管理與運動的區域會更加活化,代表他們在潛意識中會更想要參與照顧孫兒的活動、對孫兒情緒的共感也會更強烈(更捨不得小孩哭、生氣)。有趣的是,祖母對孫兒的大腦活動激烈程度,比某部分的親生爸爸還要強烈。(爸爸真的要多多加油了啦!)

 

source:unsplash

雖然我們很感謝祖父母把孩子視如己出,但如果雙方對孩子教養沒有共識,這種愛就會變成一種負擔。有鑑於此,大家可以試試看以下幾種做法,跟祖父母一起好好的愛孩子:

1.長輩的愛像零食、父母的愛像正餐

為了孩子品行優良、身體健康,一起跟孩子居住的我們會嚴格執行生活中的各種要求:早睡早起、飲食健康、不碰3C……但長輩一來,各種壞習慣就上身了!這時候爸媽不妨轉換一下心態:只要沒有立即性的危險,偶爾、適當的放鬆也沒關係。

 

2.明確的溝通教養底線

不得不說,有些長輩其實是聽不懂「委婉的勸告」的!什麼「怕你們破費」、「不好意思麻煩你們」……他們只會覺得「唉唷不麻煩、疼孫是天經地義的」,因此為了你們自己的教養底線,有些話就靠伴侶說清楚、講明白:「現在這年紀的小孩不適合吃巧克力,請不要餵他」、「請不要跟小孩這樣說話。」

 

3.跟伴侶達成共識

有些話真的不適合由「不是親生」的晚輩說出口,這時候就需要請伴侶發揮他的功用,好好的跟長輩溝通了!而不是其中一人覺得很不OK、另一個人用無所謂的態度扯後腿。

 

4.事後教育小孩: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能做

其實身為家長的我們說再多,威力都不敵孫子自己的一句話:「我覺得這樣不好!」平時我們還是要做好三觀正確的教育,到時候不管是祖父母、還是成長過程中難免的引誘,孩子自己心中都有一把尺: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可以吃、什麼不能吃!

 

source:unsplash

如果全家人對小孩的教育都能有所共識,有更多人一起愛著家裡的小寶貝,對父母、小孩來說真的是件很幸福的事。爸爸媽媽可以無後顧之憂的上班打拼、也能從祖父母身上學習更多育兒的知識跟心態。希望大家都能體會到「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幸福啊~

 

 

 

Source: Parents, The Royal Society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

share

斜槓焦慮Q&A:什麼都能變現的時代,不兼個副業好像很沒用?

斜槓焦慮Q&A:什麼都能變現的時代,不兼個副業好像很沒用? 職場、副業、斜槓、兼職、轉職
share
心動瞬間_

最怕的不是沒錢,而是連存在感都沒有。

社群上到處是斜槓成功學:經營副業、接案變現、報名講座、考證照,好像只要夠努力,人人都能讓興趣變主業。但你也發現了,自由的背後,其實有點不自由。加班完還硬撐著剪片、週末耍廢也會內疚,腦中總有個聲音逼問自己,是不是又落後了?這篇「斜槓焦慮Q&A」,寫給每個邊做邊懷疑的你。你是太努力了,才會害怕停下來,偶爾放過自己,不代表放棄夢想。

 

 

 

Q:為什麼一閒下來就覺得內疚?

越是努力的人,越容易得「休息罪惡感」。我們從小被灌輸要贏在起跑點的觀念,長大後又進化成沒在努力就等於退步。大腦早已習慣努力才有價值的信念,所以當你什麼都不做,就會自我批判。但副業不是你24小時都要打卡的地方,允許自己偶爾無所事事,是成熟的一種表現。你可以有目標,也可以有空白;生活不是只靠努力堆出來的,它也需要餘裕與喘息。

 

 

 

Q:我真的喜歡斜槓,還是成長焦慮?

很多人選擇斜槓,不一定是出於熱愛,而是想在一成不變的生活中找到「自己還能是誰」的證明。這種身份的切換,讓我們感覺不再只是被公司定義的職員,而是一個「還有別種可能」的大人。於是我們拚命學習、經營、擴圈、出席活動,表面上是在提升能力,實際上是在安撫心中那份「我是不是停滯不前」的不安。

 

 

 

Q:副業沒起色,比被主管罵還難過?

你可能也有過這種經驗:正職被主管念,你能一笑置之;但副業沒成果,卻讓你情緒大崩潰。因為副業是你選的、你投入的、你期待靠它實現的夢想。當它卡關,就像是在完全否定你。但請記得:副業的成果不是衡量你價值的唯一標準。你值得被肯定,不是因為做出什麼爆款,而是因為你願意相信自己可以不一樣。

 

 

 

Q:很嚮往斜槓,卻不敢全職?

我們總是羨慕那些把興趣變成收入的人,但真實的斜槓生活,其實充滿不確定性。報價與投稿石沉大海、粉絲零互動,這些不會出現在你看到的「斜槓分享文」裡。猶豫、害怕、放不下穩定收入,這些都不丟臉。你可以繼續保持正職穩定,同時培養自己的多重身分,也可以等到真正準備好,再思考是否轉換跑道。沒有人規定斜槓一定要變主業,怎麼選擇、什麼時候出發,都取決於你。

 

 

 

Q:怎麼知道自己適不適合斜槓?

不是每個人都要當多工陀螺。如果以下多數打勾,你可能適合斜槓:

✔ 我享受學習新東西,不怕一開始沒成果

✔ 我能自律安排時間、不拖延又願意試錯

✔ 我在斜槓時覺得「累卻快樂」

但也別忘了:當斜槓變成日夜焦慮、失眠內耗,你該抓住的不是更多技能,而是該學會「放過自己」。

 

 

 

Q:怎麼知道什麼時候該停、該繼續?

問問自己兩件事:

1.你是在靠副業逃避正職,還是追求自我實現?

2.這份副業是消耗你,還是滋養你?

焦慮會一直在,但你可以練習與它共處。副業不是你唯一的出口,也不該變成另一個壓力牢籠。最好的副業,是能讓你更喜歡現在的自己。

 

 

 

選哪一條路,都不會選錯

在這個什麼都能變現的時代,焦慮幾乎成了斜槓的標配。我們一邊進修,一邊經營,一邊把壓力變成新KPI。但其實你可以努力,也可以放空;可以想變強,也可以原地休息一下。職涯的答案不只一種,不一定要多角發展,也可以專注本業。不管你現在選的是哪一條路,記得,選擇的權利始終握在你手中,而那就是你最珍貴的自由。

 

 

 

 

 

 

 

 

 

 

 

 

 

 

 

 

 

 

 

 

 

 

 

 

 

 

 

 

 

 

 

 

share
妞活動 _
贊助商廣告
贊助商廣告
latest news _
latest
READ MORE
New Member_
加入會員
歡迎使用fb帳號直接註冊加入會員。提醒您,別忘了驗證您的手機號碼,才擁有妞活動抽獎資格唷!
同意收到妞新聞電子報
已了解並同意 妞新聞會員權益聲明與隱私權條款
妞會員註冊
FACEBOOK快速註冊
粉墨誌女生研究室
Q.
姓名:
Email:
生日:西元
性別:
*請務必確認個人抽獎資料之正確性,若資料不全或錯誤,致無法核對、通知活動相關訊息或送達獎項,視同放棄中獎資格。
下一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