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另一種語言寫作,象徵著動手拆毀一切,
象徵著從零開始。它來自虛無,每個句子都看似無中生有。
這是一本回憶之書,充滿了隱喻。講述尋覓、成功、不斷吃敗仗的點滴。講述童年與成年,講述一段演化、或應説是革命的進程。這是一本關於愛與痛苦的書。講述新的獨立,還有同時出現的新依賴。講述協力合作,也講述孤獨境界。
我認為這本書既優柔,同時也很大膽。是既私密又公開的文本。一方面,它是萌生自我其他著作。主題終究沒變過:身分認同、疏離、歸屬。但包裝與內容、身體與靈魂,全變了樣。」
購書連結:https://bit.ly/2NPWzcR
【真摯推薦】
對任何一位學習並且嘗試運用陌生語言的人來說,《另一種語言》彷彿是知己,寫出那些泅泳的感受;對那些已無法順暢使用母語、迷失在某種主流/霸權語言裡的族群而言,《另一種語言》也道出了他們的迷失與掙扎。至少我自己就是這樣的人:學習各種外國語言,總是充滿各種碎唸,同時深怕母語(台語)從自己身上流失。
世人習慣以語言畫出國族邊界,卻不知人類既是被動受語言框定,也能主動在某種語言中找到居所。認同、流離與文化語言的關係,一向是社會人文科學研究的核心,語言與存有更是哲學的命題。這本由南亞裔美國作家以義大利語書寫而成的散文,以文學的方式實踐並拆解那些複雜的理論,而這或許就是「語言」的魅力。——阿潑(文字工作者)
《另一種語言》讓我熱淚盈眶到時時擦眼鏡:太美了!真摯永遠是文學最困難的領域,不只需要有感情,更要有素材與技巧,《另一種語言》是三者兼備的鑽石之書。拉希莉有卡夫卡般的冷眼,表現起來不無徐四金般的小劇風。這既是對癡情最不狂亂的剖析,也是對苦痛絕不走音的歌唱──義大利語、孟加拉語與英語──她似周旋的戀人,如何追求這一位?為何拋棄這一位?懸疑、迷人、充滿愛的哲理;不可思議的日常生活政治細緻,感人肺腑。——張亦絢(作家)
知名美國小說家鍾芭.拉希莉這本書是記錄她學習義大利文的自傳,也是一本探討跨文化現象的絕妙散文,她的際遇印證了『語言是存在的居所』這句名言:無論學習母語或外語,語言學習都不只是一種學習,也是我們每個人生命的一部分。她用充滿豐沛情感的語言,還有種種精妙的比喻來描繪自己與義大利文的情緣,把這種多情的語言當成情人,學習過程彷彿談戀愛一樣充滿挫折、迷惘、眷戀,時喜時悲,讀來令人手不釋卷。——陳榮彬(台大翻譯碩士學程助理教授)
【作者簡介】
鍾芭.拉希莉(Jhumpa Lahiri)
印裔美國作家,出生於倫敦,成長於美國羅德島,畢業於美國波士頓大學,目前任教於普林斯頓大學。二○○○年以短篇小說集《醫生的翻譯員》獲普立茲文學獎;第一部長篇小說《同名之人》曾改編電視劇,《陌生的土地》則獲得弗蘭克.歐康納國際短篇小說獎,第二部長篇小說《低地的風信子》入圍美國國家書卷獎決選、英國曼布克獎決選。新作《另一種語言》則獲維亞雷吉歐–維西利亞國際獎(Premio Internazionale Viareggio-Versilia)。此外她亦曾獲海明威筆會文學獎、馬拉末筆會獎、歐亨利小說獎。拉希莉也曾於二○一四年美國國家人文獎章(National Humanities Medal)、義大利語界翻譯小說獎(Premio Gregor von Rezzori)、DSC南亞文學獎,她亦獲古根漢研究基金,並於二○一二年受邀擔任美國藝術文學學會會員。
象徵著從零開始。它來自虛無,每個句子都看似無中生有。
★ 普立茲文學獎得主,久未推出新作的鍾芭.拉希莉優美散文新書《另一種語言》,從學習義大利文為起點,帶領讀者橫渡語言之海。
★ 拉希莉的新作品展現了她極高的天賦。——卡勒德‧胡賽尼《追風箏的孩子》作者
★ 張亦絢(作家)、阿潑(文字工作者)、陳思宏(作家)、陳榮彬(臺大翻譯碩士學程助理教授)真摯推薦
這是一本回憶之書,充滿了隱喻。講述尋覓、成功、不斷吃敗仗的點滴。講述童年與成年,講述一段演化、或應説是革命的進程。這是一本關於愛與痛苦的書。講述新的獨立,還有同時出現的新依賴。講述協力合作,也講述孤獨境界。
我認為這本書既優柔,同時也很大膽。是既私密又公開的文本。一方面,它是萌生自我其他著作。主題終究沒變過:身分認同、疏離、歸屬。但包裝與內容、身體與靈魂,全變了樣。」
購書連結:https://bit.ly/2NPWzcR
【真摯推薦】
對任何一位學習並且嘗試運用陌生語言的人來說,《另一種語言》彷彿是知己,寫出那些泅泳的感受;對那些已無法順暢使用母語、迷失在某種主流/霸權語言裡的族群而言,《另一種語言》也道出了他們的迷失與掙扎。至少我自己就是這樣的人:學習各種外國語言,總是充滿各種碎唸,同時深怕母語(台語)從自己身上流失。
世人習慣以語言畫出國族邊界,卻不知人類既是被動受語言框定,也能主動在某種語言中找到居所。認同、流離與文化語言的關係,一向是社會人文科學研究的核心,語言與存有更是哲學的命題。這本由南亞裔美國作家以義大利語書寫而成的散文,以文學的方式實踐並拆解那些複雜的理論,而這或許就是「語言」的魅力。——阿潑(文字工作者)
《另一種語言》讓我熱淚盈眶到時時擦眼鏡:太美了!真摯永遠是文學最困難的領域,不只需要有感情,更要有素材與技巧,《另一種語言》是三者兼備的鑽石之書。拉希莉有卡夫卡般的冷眼,表現起來不無徐四金般的小劇風。這既是對癡情最不狂亂的剖析,也是對苦痛絕不走音的歌唱──義大利語、孟加拉語與英語──她似周旋的戀人,如何追求這一位?為何拋棄這一位?懸疑、迷人、充滿愛的哲理;不可思議的日常生活政治細緻,感人肺腑。——張亦絢(作家)
知名美國小說家鍾芭.拉希莉這本書是記錄她學習義大利文的自傳,也是一本探討跨文化現象的絕妙散文,她的際遇印證了『語言是存在的居所』這句名言:無論學習母語或外語,語言學習都不只是一種學習,也是我們每個人生命的一部分。她用充滿豐沛情感的語言,還有種種精妙的比喻來描繪自己與義大利文的情緣,把這種多情的語言當成情人,學習過程彷彿談戀愛一樣充滿挫折、迷惘、眷戀,時喜時悲,讀來令人手不釋卷。——陳榮彬(台大翻譯碩士學程助理教授)
【作者簡介】
鍾芭.拉希莉(Jhumpa Lahiri)
印裔美國作家,出生於倫敦,成長於美國羅德島,畢業於美國波士頓大學,目前任教於普林斯頓大學。二○○○年以短篇小說集《醫生的翻譯員》獲普立茲文學獎;第一部長篇小說《同名之人》曾改編電視劇,《陌生的土地》則獲得弗蘭克.歐康納國際短篇小說獎,第二部長篇小說《低地的風信子》入圍美國國家書卷獎決選、英國曼布克獎決選。新作《另一種語言》則獲維亞雷吉歐–維西利亞國際獎(Premio Internazionale Viareggio-Versilia)。此外她亦曾獲海明威筆會文學獎、馬拉末筆會獎、歐亨利小說獎。拉希莉也曾於二○一四年美國國家人文獎章(National Humanities Medal)、義大利語界翻譯小說獎(Premio Gregor von Rezzori)、DSC南亞文學獎,她亦獲古根漢研究基金,並於二○一二年受邀擔任美國藝術文學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