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人吃一半吧!
影片出處:
註:本文之影片及圖片版權皆屬YouTube開放資源,上傳者並非妞新聞或編輯,若影片遭移除敬請見諒!
限動很多人回,只有你自己知道有多孤單。
現代人的交友圈很奇妙,即使在現實生活中不常碰面,也能以「網友」的形式變得很熟;訊息秒回、限動往來,但每當離線後,剩下自己一個人,心裡卻還是空空的。這是一種新型孤單——看似朋友很多,卻沒有人能真正登入你的內心。
你只是「看起來」快樂
朋友總說你幽默,講話有梗,只有你自己知道,一關掉螢幕,心就像掉進無底洞;社交媒體、團體活動、群組訊息……越熱鬧,越聽不見自己的聲音。你很了解該怎麼做個好相處的人,卻好久沒自問:「我喜歡這樣的自己嗎?」跟朋友互動時、見面時的你,看起來總是很快樂。
檢視看看!4個判斷指標
中了3項以上,你可能正在經歷「社交孤單症候群」:
① 聚會活動很多,但總是感到空虛;
② 一天講很多話,卻說不出心事;
③ 訊息一堆,但一個也不敢真正求助;
④ 越來越不想獨處,卻越來越寂寞。
為什麼話越多,卻越空虛
你說了很多話,但沒有一句是你真的想說的;你笑得很開心,但沒有一秒是發自內心的。當對話都停在「最近好嗎?」、「超忙的哈哈」這種表層社交,我們越來越不知道怎麼讓人靠近。不是只有I人才會內心敏感,E人更是常把熱鬧當成保護色,卻不擅長建立真正的親密感。
你是存在的,但很難被看見
你發限動,有人按讚;你丟貼圖,有人回你。但這些互動像是自動販賣機,投入一個表情,就吐出一個回應。這樣的「即時」陪伴很迅速、很直接,可是孤單太厚,好難穿透。大家都停留在「哈哈晚安啦」,你卻渴望有人問你「欸~你還好嗎?講真的?」
當情緒找不到出口,身體會告訴你
頭痛、失眠、胸悶,但檢查不出問題?也許不是身體病了,而是心太久沒被照顧。當你不習慣說出口、也無處可說,情緒只好躲進身體裡求救。久而久之,你連「我到底怎麼了」都不清楚,身體反而會出現一些症狀,自己提醒你。
3個方法找回「被理解」的感覺
① 每天5分鐘寫下真實感受:不用寫給誰看,不用積極正向,只要誠實面對心情。
② 練習問朋友深入的問題:試著問問「你最近有什麼困擾我能幫忙的?」
③ 設定社交冷靜期:給自己一段時間不回應、不參與,讓獨處變成能量補給。
不是遠離人群,而是靠近自己
你是不是無法與自己相處呢?解決孤單的方式,不是拚命建立新連結,而是慢慢修復與自己的關係。與其讓一百個人「喜歡」你,不如有一個人真正「理解」你,而這個人,最好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