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多漱口抗病毒,「氯西丁」是新利器?毒物專家:降低病毒量可保護口腔

女孩的心動發現

Search

tags
Follow Us _
Follow Us _
service4n@niusnews.com
106 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45號11樓
@2025 niusnews

天天妞一下,天天好心情

天天妞一下,天天好心情
service4n@niusnews.com
105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143號11樓
@2025 niusnews

防疫多漱口抗病毒,「氯西丁」是新利器?毒物專家:降低病毒量可保護口腔

防疫多漱口抗病毒,「氯西丁」是新利器?毒物專家:降低病毒量可保護口腔 新冠肺炎、疫情、健康、身體、防疫
share
心動瞬間_

含有「氯西丁」的漱口水真的能有效對抗病菌嗎?

新冠病毒COVID-19無孔不入,根據研究發現,也會感染口腔中的唾液腺細胞,所以會引起味覺喪失和嘴巴乾燥、黏膜損傷等症狀。坊間近來出現很多的抗疫偏方,大眾詢問使用漱口水是否可以殺新冠病毒?其中討論很多的是一種含有「氯西丁」的漱口水,據說是抗病毒的新武器,真的是這樣嗎?

 

美國毒理師招名威教授表示,市面上太多的產品都標榜著殺菌能力達99.9%,又同時可以「殺死」病毒,但是,細菌可用抗生素破壞它的細胞壁,使它死亡,但病毒沒有細胞壁,只有脂肪類的外套膜,不會有像細菌的那種死法。而且,細菌的數目會不斷複製增加,病毒卻不會在體外不斷複製。

 

招名威教授表示,若要有可以殺病毒的產品,它的主要機制就會是去「抑制」病毒不讓它去感染它的宿主細胞,把病毒侷限住,降低其感染能力,才能有效「抑制」病毒傳播擴散。

 

 

 

2方法判斷一個產品是否可以「抑制病毒」

source:unsplash

所以,如果要判斷一個產品是否可以「抑制病毒」的話,有兩個方法:

第一個的作用邏輯就像是酒精、漂白水或界面活性劑(肥皂)一樣,比較像是化學的方法,直接破壞病毒外的外套膜,讓它無法去感染宿主細胞。

 

第二個比較麻煩,是透過促進免疫系統達到降低感染的目標。主角是疫苗,就是將疫苗製劑接種到人體內,藉由免疫系統對外來物的辨認,進行抗體的篩選和製造,以產生對抗該病毒的抗體,使人體獲得抵抗某一特定病毒的能力,讓人體對該疾病具有較強的抵抗能力。至於市售非疫苗類的產品,訴求提升免疫力可達到對抗病毒的效用,但實際上恐怕不容易,因為它們沒有辦法產生特定專一性的抗體,所以無法在第一時間要抵擋病毒的攻擊。

 

關於第一類或第二類是否有效?這都還是必須透過定量病毒在接觸過這些抗病毒產品後,影響病毒感染人類宿主細胞的能力,並觀察那些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細胞是否會繼續繁殖,這樣我們才可判斷這個病毒是否仍然保有它的感染能力。這些抑制比率都是數學,是可以被計算和呈現出來的,只要有經過正確的試驗,一定可以判斷出標榜「抑制病毒」的產品有多少的病毒抑制功效了。

 

 

 

「氯西丁」漱口水是什麼?

source:unsplash

前一段時間網路上討論熱烈的含有「氯西丁」的漱口水,其實氯西丁是廣效性的消毒劑,可以用於皮膚消毒、傷口清潔,以及口腔消毒,是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清單中最有效和最安全的藥物之一。在2021年3月刊登的文獻「Use of Chlorhexidine to Eradicate Oropharyngeal SARS-CoV-2 in COVID-19 Patients」(在新冠患者中使用氯西丁去除口腔咽喉新冠病毒),主要是將病患分成兩組,一組有使用氯西丁漱口,另一組則沒有,然後在四天後採取咽喉樣本做PCR篩檢。結果發現使用氯西丁的那一組86%呈陰性,而沒有使用的那一組則是6.3%呈陰性。

 

「氯西丁」的作用方式很明顯無法透過提升人體免疫力達到殺死病毒,所以邏輯應歸屬於第一類,畢竟氯西丁本身就是「陽離子界面活性劑」,和肥皂水很像,是可以破壞病毒的外套膜,所以透過患者多次漱口,來降低口腔中的病毒量,似乎可能可以減少被感染的風險。但如果已經被感染了,氯西丁是無法減緩症狀的。

 

至於相關產品宣稱可以減少「透過口腔」被感染的風險,其實衛福部針對成分是有一些符合藥事法的規範,但問題是,去除率終究不是100%,具傳染能力的病毒傳播速度是很驚人的,就算只剩10%的病毒,還是有可能再幾小時內回復其數量,而且,新冠病毒的感染途徑是透過鼻腔居多。

 

所以得到了一個結論:氯西丁似乎是新冠預防指南中一個簡單又安全的選項,可能可以透過每天簡單的漱口,達到降低口腔中的病毒量,以減少疾病傳播的機率。以現有疫苗不足的情況,防疫措施能多做一點,就能多一點點的保護。

 

 

 

【延伸閱讀】

防疫關鍵時刻,慎選漱口水消毒,提升口腔保護力

漱口水妙用多?能除狐臭、改善香港腳?醫師破解迷思~

油漱口可防牙周病?醫:天天刷牙才是上策! 

share

斜槓焦慮Q&A:什麼都能變現的時代,不兼個副業好像很沒用?

斜槓焦慮Q&A:什麼都能變現的時代,不兼個副業好像很沒用? 職場、副業、斜槓、兼職、轉職
share
心動瞬間_

最怕的不是沒錢,而是連存在感都沒有。

社群上到處是斜槓成功學:經營副業、接案變現、報名講座、考證照,好像只要夠努力,人人都能讓興趣變主業。但你也發現了,自由的背後,其實有點不自由。加班完還硬撐著剪片、週末耍廢也會內疚,腦中總有個聲音逼問自己,是不是又落後了?這篇「斜槓焦慮Q&A」,寫給每個邊做邊懷疑的你。你是太努力了,才會害怕停下來,偶爾放過自己,不代表放棄夢想。

 

 

 

Q:為什麼一閒下來就覺得內疚?

越是努力的人,越容易得「休息罪惡感」。我們從小被灌輸要贏在起跑點的觀念,長大後又進化成沒在努力就等於退步。大腦早已習慣努力才有價值的信念,所以當你什麼都不做,就會自我批判。但副業不是你24小時都要打卡的地方,允許自己偶爾無所事事,是成熟的一種表現。你可以有目標,也可以有空白;生活不是只靠努力堆出來的,它也需要餘裕與喘息。

 

 

 

Q:我真的喜歡斜槓,還是成長焦慮?

很多人選擇斜槓,不一定是出於熱愛,而是想在一成不變的生活中找到「自己還能是誰」的證明。這種身份的切換,讓我們感覺不再只是被公司定義的職員,而是一個「還有別種可能」的大人。於是我們拚命學習、經營、擴圈、出席活動,表面上是在提升能力,實際上是在安撫心中那份「我是不是停滯不前」的不安。

 

 

 

Q:副業沒起色,比被主管罵還難過?

你可能也有過這種經驗:正職被主管念,你能一笑置之;但副業沒成果,卻讓你情緒大崩潰。因為副業是你選的、你投入的、你期待靠它實現的夢想。當它卡關,就像是在完全否定你。但請記得:副業的成果不是衡量你價值的唯一標準。你值得被肯定,不是因為做出什麼爆款,而是因為你願意相信自己可以不一樣。

 

 

 

Q:很嚮往斜槓,卻不敢全職?

我們總是羨慕那些把興趣變成收入的人,但真實的斜槓生活,其實充滿不確定性。報價與投稿石沉大海、粉絲零互動,這些不會出現在你看到的「斜槓分享文」裡。猶豫、害怕、放不下穩定收入,這些都不丟臉。你可以繼續保持正職穩定,同時培養自己的多重身分,也可以等到真正準備好,再思考是否轉換跑道。沒有人規定斜槓一定要變主業,怎麼選擇、什麼時候出發,都取決於你。

 

 

 

Q:怎麼知道自己適不適合斜槓?

不是每個人都要當多工陀螺。如果以下多數打勾,你可能適合斜槓:

✔ 我享受學習新東西,不怕一開始沒成果

✔ 我能自律安排時間、不拖延又願意試錯

✔ 我在斜槓時覺得「累卻快樂」

但也別忘了:當斜槓變成日夜焦慮、失眠內耗,你該抓住的不是更多技能,而是該學會「放過自己」。

 

 

 

Q:怎麼知道什麼時候該停、該繼續?

問問自己兩件事:

1.你是在靠副業逃避正職,還是追求自我實現?

2.這份副業是消耗你,還是滋養你?

焦慮會一直在,但你可以練習與它共處。副業不是你唯一的出口,也不該變成另一個壓力牢籠。最好的副業,是能讓你更喜歡現在的自己。

 

 

 

選哪一條路,都不會選錯

在這個什麼都能變現的時代,焦慮幾乎成了斜槓的標配。我們一邊進修,一邊經營,一邊把壓力變成新KPI。但其實你可以努力,也可以放空;可以想變強,也可以原地休息一下。職涯的答案不只一種,不一定要多角發展,也可以專注本業。不管你現在選的是哪一條路,記得,選擇的權利始終握在你手中,而那就是你最珍貴的自由。

 

 

 

 

 

 

 

 

 

 

 

 

 

 

 

 

 

 

 

 

 

 

 

 

 

 

 

 

 

 

 

 

share
妞活動 _
贊助商廣告
贊助商廣告
latest news _
latest
READ MORE
New Member_
加入會員
歡迎使用fb帳號直接註冊加入會員。提醒您,別忘了驗證您的手機號碼,才擁有妞活動抽獎資格唷!
同意收到妞新聞電子報
已了解並同意 妞新聞會員權益聲明與隱私權條款
妞會員註冊
FACEBOOK快速註冊
粉墨誌女生研究室
Q.
姓名:
Email:
生日:西元
性別:
*請務必確認個人抽獎資料之正確性,若資料不全或錯誤,致無法核對、通知活動相關訊息或送達獎項,視同放棄中獎資格。
下一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