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讓小孩活在自己世界一小時以上?中秋連假讓小孩耗電的10種玩法

女孩的心動發現

Search

tags
Follow Us _
Follow Us _
service4n@niusnews.com
105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143號11樓
@2023 niusnews

天天妞一下,天天好心情

天天妞一下,天天好心情
service4n@niusnews.com
105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143號11樓
@2023 niusnews

怎麼讓小孩活在自己世界一小時以上?中秋連假讓小孩耗電的10種玩法

怎麼讓小孩活在自己世界一小時以上?中秋連假讓小孩耗電的10種玩法 媽媽妞、親子妞、疫情在家玩什麼、幼童、幼兒
share
心動瞬間_

中秋連假為了疫情不能出遠門?玩這些遊戲讓大人小孩都有事做~

自5月中開始,台灣疫情開始不受控制,大家都盡量深居簡出,能不出門就不要出門,尤其是出入公眾場所、醫院。但家有小孩的父母卻很頭痛,小孩不出門,放電的方式、功效就少了很多!到底要怎麼在家放電、又能打發時間呢?妞編輯這次搜集各種玩具、遊戲,包準能讓小孩自己在旁邊玩1個小時以上!

  

 

1.玩具類:玩樂高、積木

source:lego@Instagram

source:台灣Moomu 馬卡龍香草軟積木@Facebook

樂高、積木的可貴之處就在於有無限種組合可能,非常耐玩,而且還可以訓練小孩的手指肌肉、創意度、空間概念......等等,不過唯一要注意的就是給小孩玩樂高的時候,要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的樂高大小。年紀太小的小孩有可能把樂高放進嘴裡、鼻子裡或身上的任何孔洞造成危險;另外也要提醒小孩玩具要收好,不然大人有可能踩到尖尖刺刺的樂高陷阱!不然就是為孩子選擇大塊的軟積木,就沒有以上問題了。

 

 

2.玩具類:玩動力沙、黏土、麵糰

source:瑞典mad mattr動力沙

小孩因為很需要觸覺的刺激,因此一碰到黏土類的玩具就常常會愛不釋手。因此妞編輯也特別推薦媽媽們給孩子準備動力沙、黏土等可以塑形、揉捏的玩具,揉、捏、砸、黏,滿足小孩對觸覺刺激的需求。而且動力沙、黏土這種也算是好清理的玩具,只不過要小心小孩使用上安全,不可食用或填塞身上的孔洞處。

 

如果擔心小孩誤食的話,妞編輯也推薦媽媽們自己揉麵糰,至少危險性沒那麼高,不玩的時候用保鮮膜包住放冰箱,要玩的時候拿出來解凍,就可以重複利用了!

 

 

3.玩具類:家家酒組合

source:JoJo Maman BeBe

幼兒園以下的小朋友因為生活經驗、想像力受限的關係,還無法體會到扮家家酒的樂趣,但等孩子的發展足夠成熟,就會開始組織腦袋中的世界,模仿身邊的人事物,扮家家酒對於小孩的應對進退、社交方式有很的幫助。有時候不需要人陪,他們光是自言自語、東摸摸西摸摸就可以玩一個小時了!

 

 

4.玩具類:拼圖、七巧板

source:GOULA

拼圖、七巧板可以讓小孩有空間概念、觀察力、圖形變化。如果是1~3歲的小孩,可以挑20片以下的拼圖,就可以讓他們拼很久,3歲以上就可以挑30~40片形狀、圖案複雜一點的拼圖,增加小孩想挑戰的慾望。唯一的缺點可能就是小孩會三不五時來求救,所以難度一定要設定的剛剛好啊!讓小孩可以稍微動點腦、又可以自己一個人拼完、有成就感。

 

5.玩具類:彈跳床、跳繩

source:迪卡儂

有不少媽媽表示彈跳床根本就是室內放電神物!不必讓小孩在家裡衝來衝去、也不用擔心吵到樓下鄰居,準備一個彈跳床就可以自己在上面跳、跳、跳,還能刺激到不一樣方向的前庭覺(平常都只有前後的刺激)。但唯一要擔心的就是小朋友跳一跳會跳出床墊外噴出去,大人還是要在旁邊扶著監督喔!

 

雖然孩子在玩的時候大人仍要監督、無法安心的在旁邊滑手機,但妞編輯保證彈跳床的放電效果一流,小孩跳個2、30分鐘等一下就會昏睡啦~

 

 

 

 

6.遊戲類:畫畫、水彩畫

source:PChome GIOTTO手指膏

比起一般的彩色筆、色鉛筆,水彩筆的創意作畫方式更多。作畫方式不僅不必拘泥於形式,而且還有各式各樣的表現方式:蓋印章類的、用滴的、噴濺的、亂塗亂抹......只要選擇適合小孩的安全無毒顏料、手指膏,就可以完成一幅幅美麗的作品囉~

 

 

7.遊戲類:球類運動

妞編輯真心覺得人人家裡都要準備一個球,不管是皮球、塑膠球還是海綿球,有球小孩就可以玩半天。而妞編輯更是推薦氣球,因為其他球類還擔心會打到東西、造成家裡重大破壞、或是吵到鄰居,但輕飄飄的氣球不僅殺傷力小,而且輕飄飄的速度也不快,剛好可以讓小孩訓練手眼協調速度。而且怕氣球破的話也可以訓練小孩出力、抓握的精細度,因為要是太大力、沒有好好珍惜,氣球就會「碰!」一聲破掉,為了延長使用期限,也要教小朋友輕輕的喔~

 

 

8.遊戲類:玩具躲貓貓

先拿出5~10樣玩具,教小孩記得玩具的項目,接著告訴小孩自己會把玩具藏在哪個空間區域,讓小孩去找。這遊戲可以讓小孩增強記憶力、觀察力,但唯一的缺點可能就是小孩會把家裡翻得亂七八糟的XDD 但如果待在家一整天都沒事,倒不如也把「收拾」變成遊戲的一部分,教孩子如何物歸原位!

 

 

9.遊戲類:玩水

source:林侑儒

雖然現在大缺水,但我們仍可以用少量的水資源讓小孩待在廁所一個小時不出來(是真的要拖還拖不走的好玩程度)。不管是讓小孩泡澡玩水、洗玩具、洗衣服,製造泡泡水給小孩玩,都可以讓小孩玩得不亦樂乎,尤其現在天氣越來越熱,還能有消暑的作用。小孩玩完的水也可以拿去澆花、洗碗、洗衣服,一舉好幾得~

 

 

10.遊戲類:唱唱跳跳

source:Hipo Tseng

如果真的玩遍家裡所有的玩具、大人也筋疲力盡,就乾脆放過自己,直接開電腦、開電視、開手機、開大絕,選唱唱跳跳的影片節目,暫時3C育兒一下下吧!畢竟是要長期抗戰,總不能在頭一個禮拜就全員陣亡啊!

 

 

source:Pexels

雙北三級警戒,中南部也嚴陣以待,全台灣的父母都只能死守家裡的小小空間......雖然短期內很痛苦,但回想之前每天忙著上班、沒時間跟小孩好好相處的日子,父母還是要好好珍惜啊!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

 

share

「高敏感人」不等於玻璃心!總是追求完美、想取悅他人?3點檢視自己的「優等生迷思」

「高敏感人」不等於玻璃心!總是追求完美、想取悅他人?3點檢視自己的「優等生迷思」 心理學、高敏感、完美主義、討好型人格
share

我終於明白自己並不混亂,

而是一個在混亂世界裡感觸很深的人。

-Glennon Doyle

 

「高敏感」是近幾年台灣心靈成長類書籍非常熱門的關鍵字,讓越來越多的人對於敏感特質有了更深度的認識,不再將之視為玻璃心或想太多,而是真正的看見自己身上所擁有的天賦與潛力。

 

在高敏感人中,又有一群人被《相信你自己》的作者Melody Wilding劃分出來稱為──「高敏感鬥士」的族群,他們對於情緒的覺察高,能夠快速地捕捉到人際互動間,對方發出的需求訊號,並且以精準快速的方式給予照顧;他們對自己的期待、要求很高,馬不停蹄的督促自己。不過在獲得成就的同時,卻也無法就此暫停,持續的用超過負荷的方式生活,而疲憊不已。

 

 

你也有「優等生迷思」嗎?

source:unplash

 

根據Melody Wilding的歸納發現,「優等生迷思」常常以幾種形式出現在高敏感鬥士的生活中,分別為:

 

  • 非常專注於設立-實踐目標的過程
  • 不是最好,就是不好
  • 冒牌者症候群持續困擾著你
  • 努力還要更努力,認真還要更認真
  • 只要犯錯就判自己死刑
  • 情緒像失控的列車

 

 

「優等生迷思」三大要素

source:unplash

 

透過上述對「優等生迷思」的描述,以下更簡潔的介紹「優等生迷思」的三大核心要素:

 

完美主義

儘管已經有過一百次的成功經驗,只需要一次的微小失誤,就能將你打入谷底。完美主義是總對於 #不夠好 有著過分的執著,透過檢視每一個自己可以被挑出毛病的細節進行嚴厲考核與批判,分散自己害怕被世界唾棄的恐懼感。

慣性取悅

由於能夠迅速精確捕捉到他人對自己的期待,透過遵從獲得認可和自我價值似乎是太容易的事,卻也因為如此,讓我們在人際中很難真實的與他人連結、展現自己,始終無法好好的面對關係中促使自身不安的議題。

太負責任

你執行力強、既可靠又負責,但在這些背後是數以萬計的擔憂,害怕自己不做就沒人願意完成了,那項目也就因此停滯…,似乎對你來說,比起等待他人,自己一肩扛下顯得容易許多,但在每個加班熬夜的日子,內心又會備受煎熬。

 

source:unplash

 

優等生迷思讓我們過度的將外在的成就歸功於他人和大環境,誤把自身的力量和價值縮的太小,導致每一次的優良表現都成為未來自己跨不過的崁,一次次將自己絆倒弄得頭破血流(然後還看不到自己頭破血流)。所以,練習化解優等生迷思,才是發揮出自己「高敏感天賦」最重要的事情!

 

 

share
妞活動 _
贊助商廣告
贊助商廣告
latest news _
latest
READ MORE
New Member_
加入會員
歡迎使用fb帳號直接註冊加入會員。提醒您,別忘了驗證您的手機號碼,才擁有妞活動抽獎資格唷!
同意收到妞新聞電子報
已了解並同意 妞新聞會員權益聲明與隱私權條款
妞會員註冊
FACEBOOK快速註冊
粉墨誌女生研究室
Q.
姓名:
Email:
生日:西元
性別:
*請務必確認個人抽獎資料之正確性,若資料不全或錯誤,致無法核對、通知活動相關訊息或送達獎項,視同放棄中獎資格。
下一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