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老師公認「最可怕怪獸家長」Top5!控制慾強愛干涉,動不動要求監視器畫面

女孩的心動發現

Search

tags
Follow Us _
Follow Us _
service4n@niusnews.com
106 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45號11樓
@2025 niusnews

天天妞一下,天天好心情

天天妞一下,天天好心情
service4n@niusnews.com
105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143號11樓
@2025 niusnews

幼兒園老師公認「最可怕怪獸家長」Top5!控制慾強愛干涉,動不動要求監視器畫面

幼兒園老師公認「最可怕怪獸家長」Top5!控制慾強愛干涉,動不動要求監視器畫面 恐龍家長、幼兒園、親師溝通、怪獸家長、幼稚園老師
share
心動瞬間_

幼兒園老師真的很辛苦呢...

許多家長都怕孩子在學校碰到壞老師,殊不知老師其實也很怕碰到蠻不講理的恐龍家長!我們專訪資深幼兒園老師歸納5種老師最怕的家長類型。看看這些誇張行徑,只能說幼教老師真的很不好當!現代人生得少,每個孩子都是寶。也因為如此,當孩子開始上幼兒園,許多家長都會拿放大鏡檢視,一旦對老師不滿意,輕則謾罵威脅,重則大鬧學校甚至向媒體、立委投訴。

 

 

 

幼兒園常見的5種怪獸家長

全教總幼委會主委兼資深幼兒園老師楊逸飛表示,每年新生入學,一個班級大概會有2、3個讓老師頭痛的「怪獸家長」,其中又以這5種類型最常見。

 

 

 

怪獸家長類型1.控制慾強、常干涉老師安排的教學內容

楊逸飛舉例,先前曾有家長認為校外教學去動物園太熱、太臭、太髒,要求老師改成室內活動讓孩子吹冷氣。這種為了滿足個人期待,要求老師更改教學內容的家長,真的會讓人十分頭痛。

這樣做的問題 以這個案例來說,學校之所以安排孩子到動物園,是希望孩子透過接觸大自然獲得五感刺激,並在團體活動的過程中累積社交經驗,這樣做會讓孩子失去戶外課程才能獲得的體驗,侷限孩子的發展與學習視野。

 

 

 

怪獸家長類型2.擺爛不教小孩、丟給老師管

這種不負責任的家長可以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將教養小孩的責任完全丟給學校,一種是只想在孩子面前扮白臉。前者通常會一直指責老師沒有把孩子教好,比方說「老師,你平常有沒有在盯小寶吃飯?為何他在家吃飯都不專心?」或「昨天小寶上完廁所不洗手就跑走,學校到底有沒有教孩子要洗手?」後者則是要求老師扮黑臉,當老師開始管教孩子,又嫌老師管太嚴,比方說請老師盯孩子吃飯,孩子回家哭訴飯吃不完,又罵老師「幹嘛逼小孩把飯菜吃完。」

這樣做的問題 當孩子在家犯了錯沒有被管教,到學校犯了相同的錯被老師管教,他的價值觀會錯亂。把管教責任統統丟給老師,也會讓孩子有樣學樣、養成推卸責任的習慣。

 

 

 

怪獸家長類型3.愛比較、動不動就罵老師偏心

楊逸飛指出,這類型的家長每次拿到學校照片都會比較孩子出現的次數,一旦發現孩子拍的照片比其他小孩少,或覺得老師與孩子的互動不夠熱絡,就會打電話興師問罪。有的家長還會進一步在班級群組散布訊息,說老師上課不負責、對學生偏心。

這樣做的問題 以上述案例來說,活動照片只是課程的一部分,不能代表整體教學品質。過度注重成果的展現,以此要求老師花費大量時間挑選照片,會讓課程失焦、剝奪孩子的學習時間。

 

 

 

怪獸家長類型4.有問題不直接反映,愛找「有力人士」告狀

楊逸飛表示,過去曾有家長因為不滿孩子升大班,學校沒送書包,打電話到1999市民專線申訴,後來又寄信給市長和議員告狀,逼得老師必須連寫3份報告解釋。碰到這種越級投訴的家長,真的會讓老師很「切心」。

這樣做的問題 有任何問題都應該直接和老師反映。如果覺得老師不能解決,也應該請老師和學校協商。跳過中間的溝通過程越級申訴,只會讓親師關係破裂。此外,這種處理問題的方式也會讓孩子養成錯誤的價值觀,誤以為「會吵就有糖吃」、「付錢就是老大」,逐漸變得自我中心。

 

 

 

怪獸家長類型5.不信任老師、常要求調監視器

有的家長不信任學校可以把孩子照顧好,偷偷讓孩子配戴可以錄音錄影的儀器去上學。有的家長則是動不動就要求學校提供監視畫面。

這樣做的問題 這種預設立場的做法,不但會讓親師之間失去溝通協調的空間、粉碎信任關係,同時也會讓老師在教育時只能採取最安全的做法,與孩子保持距離。

 

 

 

不想成為怪獸家長 應該怎麼做?

原則1.事先告知期待與需求、與老師取得共識

楊逸飛表示,幼兒園老師最怕家長事前不說、事後抱怨,或原本說好,後來又反悔。送孩子進幼兒園前,一定要仔細思考自己的需求與期待,例如吃麵條要剪碎、擦屁股用濕紙巾、定時提醒喝水...將介意的點一一列出,請老師評估可行性(執行的困難點)、彼此溝通協調。

 

 

 

原則2.有問題即時反映、避免暗自猜忌

與老師取得共識以後,第二步要做的事是建立信任關係。無論發生什麼問題,都要在第一時間和老師反映,不要暗自猜忌、斷章取義,或複製他人經驗做無謂的聯想。

 

 

 

原則3.定期安排時間參與學校活動

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形,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實際參與學校活動。可以每個月安排1~3天到學校當志工,觀察老師與孩子的互動情況。楊逸飛表示,擔任志工除了可以充分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生活、檢視老師是否言行一致,同時也可以讓我們知道老師在實際執行上的困難點,放下不必要的堅持。週間工作如果行有餘力,不妨多到學校參與活動、增進親師關係。

 

 

 

給老師充分信任 親師關係才會越來越好

提醒爸比媽咪,孩子剛進入幼兒園通常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適應。在這個階段無論有什麼問題都可以馬上和老師反映,不要怕說出真實的想法,也不用擔心在老師面前展現焦慮。給予老師充分信任、用真誠的心溝通協調,親師關係才會越來越好。

 

 

 

本篇文章由『嬰兒與母親』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上小學前要具備的9大能力!小班、中班、大班,三階段準備

孩子被笑、被打、被排擠怎麼辦?專家教你防霸凌3原則!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

share

如果27歲才算長大,那我現在是在幹嘛?——寫給2025的Z世代迷惘指南

如果27歲才算長大,那我現在是在幹嘛?——寫給2025的Z世代迷惘指南 成長、畢業季、迷惘、身份焦慮、Z世代
share
心動瞬間_

拿到畢業證書的那刻,才發現人生根本沒有說明書。

2025年的畢業生,真的很不一樣。四年的青春剛好遇上全球疫情爆發,沒迎新、沒社團烤肉、沒實體課,只剩Zoom裡的同學大頭照,還有永遠關靜音的線上課。後來,好不容易回到教室,AI又開始顛覆一切。而現在,戴上畢業帽的你,面對的是經濟不穩、職場不確定、生活成本超貴的世界。世界一直在變,你也一直努力在適應。你們的煩惱,跟現在的大人其實很不一樣,但也有很多一樣的地方——例如迷惘。

 

 

 

畢業,是一串問號的開始

有些Z世代從小被灌輸「只要好好念書,就能有穩定的未來」,但現在的我們拿到畢業證書後,反而對未來感到更茫然。履歷寫了又刪、面試來了又怕,準時下班還要被情勒,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根本不適合出社會。對工作毫無方向,對關係沒什麼安全感,對自我價值充滿懷疑;畢業這件事,好像少了點應該有的快樂,卻打開了更多找尋自我的疑問。

 

 

 

我連自己是誰都搞不清楚了

除了職涯上的不確定,身份上的焦慮也悄悄浮現。昨天你還在趕期末報告、和同學吃宵夜,今天卻得準時打卡、準備簡報、面對主管。從學生到社會人,一切發生得太快、太不真實,像是一個還沒熟悉角色的演員,時間一到就被社會期待推上舞台。在這種氛圍底下,有些人幸運地跟上了日興月異的新科技趨勢,更多的人反而越容易產生焦慮和不安全感。

 

 

 

「成熟大人」到底是什麼樣子?

當你說,我不確定自己適不適合這份工作、我沒有想太遠,大人們會說:「現在的年輕人這麼玻璃心,剛出社會就是要吃苦磨練,要先拿出你的工作目標跟熱情啊!」但沒人告訴你,如果已經把世界看得太透澈,明白沒有永遠的工作和技能時,缺乏自信的你該怎麼找到力量。更現實的是,在社群媒體上看起來每個人都很厲害,實際上大家都在偷偷焦慮,卻沒人敢說出口。

 

 

 

原來27歲才算長大?

不是只有你還沒準備好「登大人」。根據美國一項針對 2,000 名 Z 世代的調查,多數人認為「27 歲才算真正成年」。即使已經有了第一份工作、搬離家裡、經濟獨立,心裡還是會冒出許多問號。因為對Z世代來說,所謂成年,不再是買房、結婚、生小孩,而是為自己做決定,也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也許到了27歲,我們才會真的開始像個大人,因為那時的我們,終於願意為自己負起全責。

 

 

 

每個人有自己的時區

以前爸媽25歲買房結婚,但現在的我們,可能連存第一桶金都不容易。整個社會的架構早就不同,房價飆漲、薪資停滯、職場競爭加劇,穩定的人生不再那麼容易達成。比起照著進度追趕,不如問問自己:「我現在需要什麼?我有什麼能力?」在變動的時代裡,讓自己保持彈性才是最強的生存策略。

 

 

 

面對身份焦慮,先從3件事開始

1.接受「不確定」的自己:別急著給自己貼標籤,先誠實記錄此刻的心情與現況,有助於釐清思緒。允許自己在摸索期迷失,反而是成長最真實的過程。

2.建立「安全連結」:不管是家人、朋友還是興趣社團,找到願意傾聽且不帶批判的人,定期聊聊彼此的近況。情緒有出口,就比較不會累積成壓力。

3.每天一個「小目標」: 不用一次跳到理想的「大人模樣」,先從簡單的小事開始:今天比昨天多做一件事,例如寫一段履歷、寄出一封信,就是進步。

 

 

 

迷惘沒關係,你不是一個人

畢業不只是結束學生身分,也是長大的新起點。你可能希望完成家人和社會的期待,卻又想找到真正的自己,兩邊拉扯超級焦慮,甚至懷疑自己。這些感覺很正常,因為沒有人一開始就會長大,學會在這個變化快速的世界裡找到自己的步調。畢業不是逼著你長大,而是允許自己犯錯、慢慢摸索、慢慢成長。願你在迷惘裡不孤單,也能慢慢跟自己和解,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share
妞活動 _
贊助商廣告
贊助商廣告
latest news _
latest
READ MORE
New Member_
加入會員
歡迎使用fb帳號直接註冊加入會員。提醒您,別忘了驗證您的手機號碼,才擁有妞活動抽獎資格唷!
同意收到妞新聞電子報
已了解並同意 妞新聞會員權益聲明與隱私權條款
妞會員註冊
FACEBOOK快速註冊
粉墨誌女生研究室
Q.
姓名:
Email:
生日:西元
性別:
*請務必確認個人抽獎資料之正確性,若資料不全或錯誤,致無法核對、通知活動相關訊息或送達獎項,視同放棄中獎資格。
下一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