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貓續集《梅與小貓巴士》公開上映!播放時間限定一個月,地點就在吉卜力公園!

女孩的心動發現

Search

tags
Follow Us _
Follow Us _
service4n@niusnews.com
110 台北市基隆路二段189號13樓之3
@2025 niusnews

天天妞一下,天天好心情

天天妞一下,天天好心情
service4n@niusnews.com
105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143號11樓
@2025 niusnews

龍貓續集《梅與小貓巴士》公開上映!播放時間限定一個月,地點就在吉卜力公園!

龍貓續集《梅與小貓巴士》公開上映!播放時間限定一個月,地點就在吉卜力公園! 吉卜力、龍貓、龍貓續集、梅與小貓巴士、吉卜力公園
share
心動瞬間_

這機會也太難得!

吉卜力經典動畫《龍貓》續集終於要公開上映啦!先前只有在吉卜力美術館才看得到的《梅與小貓巴士》如今也要在今年11月於「吉卜力公園」登場,為期一個月的播映時間頓時引發軒然大波,就讓妞編輯來跟大家介紹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吧!

 

 

 

《梅與小貓巴士》亮點1.

劇情介紹

source: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

作為《龍貓》的短篇續集,《梅與小貓巴士》聚焦在曾於《龍貓》中登場的妹妹「草壁梅」身上,描繪了某日小梅在外玩耍時,碰上一陣像是動物,又彷彿有自我意識的奇怪旋風,而這陣風的真面目即是與其他貓巴士走散、體型尚未長大的小貓巴士!隨後小梅不僅和小貓巴士成為好友、在天空遨翔,還遇見拿著家裡雨傘的大龍貓。

 

 

 

《梅與小貓巴士》亮點2.

早在2002年就已推出?

source:Studio Ghibli

其實早在2002年時,《梅與小貓巴士》就已經正式推出,且於日本「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限定播映。這部一直以來皆不對外公開的作品,在經過將近21年後,也確定於「吉卜力大倉庫」的電影放映室「CINEMA ORION」開播!

 

 

 

《梅與小貓巴士》亮點3.

製作工程浩大

source:Studio Ghibli

短短14分鐘的《梅與小貓巴士》主旨是為讓小朋友們享受到無盡的歡樂與喜悅,為表現人物角色的動感,吉卜力動畫工作室更花費將近1萬5千張的作畫紙來呈現,可說是工程相當浩大的作品之一。

 

 

 

《梅與小貓巴士》亮點4.

宮崎駿聲演

source:Studio Ghibli

動畫除了力邀草壁梅的聲優「坂本千夏」回歸演出之外,在片中登場的龍貓及老貓巴士,也是由大師「宮崎駿」親自聲演!動畫配樂也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久石讓」擔任。

 

 

 

source:GHIBLI PARK

不只《梅與小貓巴士》將在2023年的11月限定播映,包括《買下星星的日子》及《鼠相撲》等10部作品也會在接下的每個月陸續登場,妞妞們可要好好把握機會啊!

 

 

share

你不是在休息,是在自我懲罰!這些「看似放鬆其實內耗」的行為你中了幾個?

你不是在休息,是在自我懲罰!這些「看似放鬆其實內耗」的行為你中了幾個? 習慣性熬夜、內耗、自我懲罰、放鬆、自我覺察
share
心動瞬間_

你是不是也在無意識地懲罰自己,不知道怎麼好好放過自己?

你也有這種時候嗎?明明身體很累,卻硬要滑手機到凌晨三點;明明壓力山大,卻一邊吃零食一邊追劇;以為是在療癒,其實是另一種內耗。心理學稱這些為「代償性行為」:當我們無法正面處理壓力時,就會用一些表面愉快的事來麻痺情緒。這些看似放鬆,實際在內耗的習慣,你中了幾個?

 

 

 

熬夜追劇,其實是在逃避白天的疲憊

很多人都把「熬夜」當作me time,但其實,真正的me time不會讓你越來越累。你之所以追劇到凌晨,不是因為劇太好看,而是白天累到沒有自己,只能在夜裡拼命找回掌控感。但睡眠不足反而讓你更難應對下一天的壓力,形成惡性循環。給自己留一點「真正能補充能量」的時間,不是更好嗎?

 

 

 

社群滑整晚,是過度刺激和攝取多巴胺

你以為自己在放空,但大腦卻還在高速運轉。不斷切換社群、分享資訊、聊天訊息,讓你停不下來,是因為你的大腦已經習慣高強度的多工刺激,一停下來就感到空虛、焦慮,這樣做還能獲取廉價多巴胺。真正的休息,是讓神經系統安靜下來,不是讓它繼續過勞。

 

 

 

假裝很忙,其實是在逃避真實情緒

有時候,我們會讓自己忙到連喘息都沒有,因為一停下來,就會感受到孤單、空虛或無力感。當人遇到重大打擊或不知如何處理內在情緒,就會呈現這種「過度投入工作或雜事」的狀態,是一種防禦機制。試著給情緒一點空間,不要用行程把它塞滿;情緒沒有處理,永遠不會自己消失。

 

 

 

吃個不停不是餓,是情緒沒被滿足

你真的餓了嗎?還是只是需要一個安慰?很多人一緊張、焦慮或沮喪,就會開始無意識地吃東西,尤其是甜食、炸物,能夠立即滿足情緒出口,但是短暫過後的罪惡感和身體不適,會讓我們感覺更糟。如果你開始察覺這一點,就代表你正在與情緒建立真正的連結。

 

 

 

放空滑短影音好幾個小時,是警訊

短影音就像數位毒藥,停不下來也很容易上癮。你以為自己只是在放空,但其實是因為生活中沒有正向回饋,短影音可以讓你立即補充多巴胺。一支接一支的短影音,雖然看起來無害,卻在偷偷掏空你的專注力與耐心。但別把疲憊交給演算法來處理,你需要的,是有品質的休息。

 

 

 

社交過度,是為了填補「被需要」的空缺

你真的想見那個朋友,還是怕一個人太孤單?過度社交,有時不是因為你喜歡熱鬧,而是因為你把「被需要」當成自我價值的來源。這樣的情況容易讓你在人群中迷失自己、消耗能量,卻無法真正被滋養。練習安靜地和自己相處,是從內耗走向療癒的第一步。

 

 

 

自我覺察:3個問題幫你看清內耗

停止內耗,先不急著改變,先學會覺察。又想熬夜滑手機時,問自己:

1.我現在感覺怎麼樣?

2.我在逃避什麼?

3.有沒有更好的方式照顧自己?

慢慢了解自己,就是停止內耗的開始。

 

 

share
妞活動 _
贊助商廣告
贊助商廣告
latest news _
latest
READ MORE
New Member_
加入會員
歡迎使用fb帳號直接註冊加入會員。提醒您,別忘了驗證您的手機號碼,才擁有妞活動抽獎資格唷!
同意收到妞新聞電子報
已了解並同意 妞新聞會員權益聲明與隱私權條款
妞會員註冊
FACEBOOK快速註冊
粉墨誌女生研究室
Q.
姓名:
Email:
生日:西元
性別:
*請務必確認個人抽獎資料之正確性,若資料不全或錯誤,致無法核對、通知活動相關訊息或送達獎項,視同放棄中獎資格。
下一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