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型&梨型有救了!胖大嬸變馬甲線辣媽,「15分精準練肌操」自動燃脂連呼吸都在瘦

女孩的心動發現

Search

tags
Follow Us _
Follow Us _
service4n@niusnews.com
110 台北市基隆路二段189號13樓之3
@2025 niusnews

天天妞一下,天天好心情

天天妞一下,天天好心情
service4n@niusnews.com
105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143號11樓
@2025 niusnews

蘋果型&梨型有救了!胖大嬸變馬甲線辣媽,「15分精準練肌操」自動燃脂連呼吸都在瘦

蘋果型&梨型有救了!胖大嬸變馬甲線辣媽,「15分精準練肌操」自動燃脂連呼吸都在瘦 居家瘦身、居家運動、居家防疫運動、15分精準練肌操、蘋果型身材
share
心動瞬間_

地方媽媽的減肥秘技,各體型的妞妞們都能對症下藥瘦下來!

你還在用「少吃、節食」老觀念減肥嗎?利用「熱量赤字」瘦是瘦下來了!但是不健康的做法不但很難堅持下去,還容易讓脂肪光速反撲,要真正的減肥成功,就得成為「敢大口吃喝得真瘦子」,聽起來很難?其實只要「每天15分鐘」就能自動開啟燃脂模式!

 

 

 

二寶全職媽人生翻轉!

地方媽媽的逆襲瘦身法

source: omitsai.mama@facebook.com

source: omitsai.mama@facebook.com

source: omitsai.mama@facebook.com

source: omitsai.mama@facebook.com

source: omitsai.mama@facebook.com

這位「黑面蔡媽媽」常常分享自己的運動菜單、飲食密技,在粉專「黑面蔡媽媽育兒動ㄗ動」上已經吸引超過4萬5千粉絲追蹤,看似人生勝利組的他,其實當媽後曾經經歷妊娠糖尿病、產後憂鬱症、膽固醇過高、體力變差,連同身材也大走樣回不去,一直到34歲才成為運動菜鳥,沒想到這個舉動改變了他的下半人生…

 

 

 

source:博客來   

黑面蔡媽媽透露:「懷第一胎臨產前,肚圍105公分,第二胎肚圍97公分」,加上天生直筒腰的他,超容易胖成虎背熊腰,他從運動新手一路努力摸索,終於拿到健身教練執照,甚至練成從不敢想的「火辣馬甲線+緊實腰臀曲線」,這些心血集結成「15分精準練肌操」,無私傳授給妞妞們啦~

 

 

 

15分精準練肌操

肌肉量UP、基礎代謝UP

source:博客來   

精準練肌操的鍛鍊關鍵就是「把肌力線條練起來,提高身體基礎代謝」!同時針對不5大身型各個擊破,對號入座練起來就有感。

 

 

 

1.蘋果身材

平時穿衣露出纖細的手腳,都讓外人誤以為紙片人,實際上肥肉都藏在腹部的蘋果型身材,建議每天做5分鐘有氧加上10分鐘核心運動,全力打擊腹部內在脂肪。

 

2.梨型身材

亞洲女孩的大宗!上身明明瘦瘦的,下半身卻不符合比例的肥滿,用飲食調整併行,每天做5分鐘核心和10分鐘下半身間歇訓練。


3.倒三角形身材

瘦歸瘦,但瘦到臀部扁平失去曲線,推薦每天做10分鐘美臀運動練挺臀部,5分鐘美胸或瘦手運動修飾肩膀找回S型身材!


4.直筒型身材

身材適中卻為直筒腰所苦的你,「黑媽」幫忙規劃馬甲線運動每天10分鐘練起來,加上5分鐘美臀或美背負重運動。


5.沙漏型身材

身材已經有曲線,只要優先練起瘦手瘦大腿運動,每天5分鐘瘦手負重運動,10分鐘美腿彈力帶運動,增肌減脂就能更健康、更美~

 

 

 

家裡就是我的Home Gym!

運動菜鳥也能跟上

source:博客來   

source:博客來   

source:博客來   

source:博客來   

黑面蔡媽媽的15分精準練肌操:間歇衝刺燃脂動作完全圖解,短時有成效!每天15分鐘,體脂有感降10%的精瘦美形計畫!

黑面蔡媽媽不只打破瘦身迷思、提供正確觀念,還親自示範95組圖解動作教學,訓練動作也貼心分級,從徒手、彈力帶、瑜伽球到進階負重,每一個動作都有三種以上的變化,不僅適合每一個人,產後媽媽也可以選擇輕度的動作來鍛鍊核心,運動人也可以選擇強度較高的「間歇運動」,讓運動效果增倍!同時附上不同健身目的族群研發的運動菜單,按表操課就能瘦~

 

 

 

share

你不是在休息,是在自我懲罰!這些「看似放鬆其實內耗」的行為你中了幾個?

你不是在休息,是在自我懲罰!這些「看似放鬆其實內耗」的行為你中了幾個? 習慣性熬夜、內耗、自我懲罰、放鬆、自我覺察
share
心動瞬間_

你是不是也在無意識地懲罰自己,不知道怎麼好好放過自己?

你也有這種時候嗎?明明身體很累,卻硬要滑手機到凌晨三點;明明壓力山大,卻一邊吃零食一邊追劇;以為是在療癒,其實是另一種內耗。心理學稱這些為「代償性行為」:當我們無法正面處理壓力時,就會用一些表面愉快的事來麻痺情緒。這些看似放鬆,實際在內耗的習慣,你中了幾個?

 

 

 

熬夜追劇,其實是在逃避白天的疲憊

很多人都把「熬夜」當作me time,但其實,真正的me time不會讓你越來越累。你之所以追劇到凌晨,不是因為劇太好看,而是白天累到沒有自己,只能在夜裡拼命找回掌控感。但睡眠不足反而讓你更難應對下一天的壓力,形成惡性循環。給自己留一點「真正能補充能量」的時間,不是更好嗎?

 

 

 

社群滑整晚,是過度刺激和攝取多巴胺

你以為自己在放空,但大腦卻還在高速運轉。不斷切換社群、分享資訊、聊天訊息,讓你停不下來,是因為你的大腦已經習慣高強度的多工刺激,一停下來就感到空虛、焦慮,這樣做還能獲取廉價多巴胺。真正的休息,是讓神經系統安靜下來,不是讓它繼續過勞。

 

 

 

假裝很忙,其實是在逃避真實情緒

有時候,我們會讓自己忙到連喘息都沒有,因為一停下來,就會感受到孤單、空虛或無力感。當人遇到重大打擊或不知如何處理內在情緒,就會呈現這種「過度投入工作或雜事」的狀態,是一種防禦機制。試著給情緒一點空間,不要用行程把它塞滿;情緒沒有處理,永遠不會自己消失。

 

 

 

吃個不停不是餓,是情緒沒被滿足

你真的餓了嗎?還是只是需要一個安慰?很多人一緊張、焦慮或沮喪,就會開始無意識地吃東西,尤其是甜食、炸物,能夠立即滿足情緒出口,但是短暫過後的罪惡感和身體不適,會讓我們感覺更糟。如果你開始察覺這一點,就代表你正在與情緒建立真正的連結。

 

 

 

放空滑短影音好幾個小時,是警訊

短影音就像數位毒藥,停不下來也很容易上癮。你以為自己只是在放空,但其實是因為生活中沒有正向回饋,短影音可以讓你立即補充多巴胺。一支接一支的短影音,雖然看起來無害,卻在偷偷掏空你的專注力與耐心。但別把疲憊交給演算法來處理,你需要的,是有品質的休息。

 

 

 

社交過度,是為了填補「被需要」的空缺

你真的想見那個朋友,還是怕一個人太孤單?過度社交,有時不是因為你喜歡熱鬧,而是因為你把「被需要」當成自我價值的來源。這樣的情況容易讓你在人群中迷失自己、消耗能量,卻無法真正被滋養。練習安靜地和自己相處,是從內耗走向療癒的第一步。

 

 

 

自我覺察:3個問題幫你看清內耗

停止內耗,先不急著改變,先學會覺察。又想熬夜滑手機時,問自己:

1.我現在感覺怎麼樣?

2.我在逃避什麼?

3.有沒有更好的方式照顧自己?

慢慢了解自己,就是停止內耗的開始。

 

 

share
妞活動 _
贊助商廣告
贊助商廣告
latest news _
latest
READ MORE
New Member_
加入會員
歡迎使用fb帳號直接註冊加入會員。提醒您,別忘了驗證您的手機號碼,才擁有妞活動抽獎資格唷!
同意收到妞新聞電子報
已了解並同意 妞新聞會員權益聲明與隱私權條款
妞會員註冊
FACEBOOK快速註冊
粉墨誌女生研究室
Q.
姓名:
Email:
生日:西元
性別:
*請務必確認個人抽獎資料之正確性,若資料不全或錯誤,致無法核對、通知活動相關訊息或送達獎項,視同放棄中獎資格。
下一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