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不成器」觀念落伍!近8成的民眾認同「不論下手輕重,體罰都是一種暴力」

女孩的心動發現

Search

tags
Follow Us _
Follow Us _
service4n@niusnews.com
105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143號11樓
@2023 niusnews

天天妞一下,天天好心情

天天妞一下,天天好心情
service4n@niusnews.com
105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143號11樓
@2023 niusnews

「不打不成器」觀念落伍!近8成的民眾認同「不論下手輕重,體罰都是一種暴力」

「不打不成器」觀念落伍!近8成的民眾認同「不論下手輕重,體罰都是一種暴力」 體罰、管教、教養、寵小孩、不打不成器
share
心動瞬間_

不體罰不代表父母寵溺小孩,只是希望能用「溫和而堅定」的教養方式,兼顧到孩子的品性跟親子關係!

每每提到「不當管教」、「體罰」,總會有好多種說法。「不打不成器」、「要等小孩變人渣才來後悔為什麼不嚴厲一點嗎?」,還有人把「不打小孩」跟「寵溺」劃上等號。今天妞編輯參加完兒福聯盟的「橘絲帶記者會」後,還是想再跟大家談談這件事。

 

 

不體罰,那要怎麼教小孩?

source:unsplash

不體罰不等於放任小孩學壞,或是沒有方法管教,而是希望父母在面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時,更了解孩子的需求跟能力,而不是用「暴力」逼使他們屈服。

 

不同階段的孩子都會讓父母面臨到不同的管教撞牆期,像是幼兒時的「不要不要」期、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期,都是親子衝突激烈的時候,但我們是否曾經探討孩子惹怒父母時的動機?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意義再對症下藥,而不是為了求一時的效率,就直接不分青紅皂白的體罰。當然這樣的管教方式會比較慢、需要花更長的時間,大人也需要花更多的時間跟耐心跟孩子周旋,但就長久下來,親子間緊密的關係卻是打罵教育無法比擬的。

 

不體罰,追求的是親子間的親密關係

source:unsplash

雖然還是有很多人對「不體罰」、「不打罵」教養方式抱著不以為然的態度,甚至認為「打罵教育又沒在我身上發生後遺症」,但白麗芳執行長解釋:「我們追求的是親子間的親密關係。」

 

打罵式的教育雖然能立即喝止孩子的不當行為,但小孩以後長大可能只會記得「爸媽小時候打我」,但卻不會記得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情、為什麼要被打,甚至如果有做錯事情,也只會擔心爸媽生氣,而不是「爸媽會幫助我、陪我一起度過困難」。和「非打罵式教育」的親子關係比起來,孩子長大後與父母的親密度可能還是會有落差。

 

兒盟的白麗芳執行長更舉例:「回想過去對我們影響最深的老師、貴人、長輩,有哪個是用打罵教育的?大部分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教養方式,應該是我們處於低谷時,仍對我們保持耐心跟信心的師長。身為父母的我們也不妨把自己代入那樣的角色,陪著孩子一起走出叛逆期。」

 

 

觀念已逐漸在改變

source:unsplash

「不打不成器」是華人社會深根蒂固的觀念,但隨著我們對人性、心理研究逐漸深入,大家的教育觀念也逐漸改變。根據兒福聯盟調查,有越來越多人不贊成「打罵式」的教育。

 

兒福聯盟今年9月17日至10月18日時,在各大社群平台進行網路問卷調查(PPT、Dcard、臉書、官網……),調查者年齡層18~25歲佔多數,有40.2%、26~35歲佔32.6%、36~45歲佔20.8%、46歲以上6.4%。

 

在以年輕人為主的調查群體裡,有8成以上的人都有被體罰過的經驗,而他們長大後,卻有近8成的民眾認同「不論下手輕重,體罰都是一種暴力」、「體罰會貶低兒童人格跟自尊」,至54.9%的人認同「不論任何理由,都不應該體罰小孩」。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近年來通報「虐兒」、「不當管教」的案件量逐年提升,但也代表大家寧願謹慎處理每一個管教事件,也不願意再犧牲一條無辜的小生命。

 

 

不體罰、不打罵的管教,夫妻合作很重要

source:unsplash

但同樣身為家有幼兒的媽媽,妞編輯非常了解「管教的難處」!有時候我們就是無計可施、被逼急了忍不住想下手、想大聲責罵,但這時候就很需要另一半的幫忙。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父母也不是沒有感覺的機器人,在自己被惹怒、無法進行理性管教的時候,另一半要適時的插手介入,撫平雙方情緒。生氣的爸爸/媽媽可以先被隔開冷靜,由另一位用和緩、平和的語氣接手教育。跟孩子硬碰硬,他們也會陷入「戰或逃模式」,對大人的管教不是更加挑釁,就是閉口不言,兩人溝通受阻,這時候若有其他人幫忙疏通,引導,小孩也能好好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善用親子帳戶

source:unsplash

如果我們真的進行體罰了,擔心孩子從此以後只對我們產生恐懼、退縮的心理怎麼辦?兒福聯盟提出了「親子帳戶」的解決辦法。

 

親子間的信任感是需要累積的,親子共讀、擁抱、睡前的閒聊都是加分項,能讓親子間的感情更加緊密,但記得不是「寵溺、物質」的補償,而是提供孩子需要的情感支持;而負面行為例如打罵、冷暴力卻會讓親子關係扣分。大家不妨跟孩子討論哪些行為可以讓感情加分、扣分,每個禮拜統計一下自己的親子關係分數,以檢討未來的教養政策。

 

source:unsplash

教養有很多種,妞編輯也不會用肯定、百分之百的口氣告訴大家「體罰一定會對孩子造成陰影」,但是如果有另一個教養方法,我們何不試試看?或許會花更多時間、花更多力氣,但說不定經過我們的努力,孩子能成為更有主見、又與爸媽親密的孩子,不是嗎?

 

 

 

Source:兒福聯盟-橘絲帶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

share

許光漢登陸綜《中餐廳》5大圈粉舉動!勤勞暖心模樣被讚新好男人、網呼「這廚師太帥」

許光漢登陸綜《中餐廳》5大圈粉舉動!勤勞暖心模樣被讚新好男人、網呼「這廚師太帥」 許光漢、中餐廳7、中餐廳、暖心、圈粉、廚師
share
心動瞬間_

\ 長得帥又會煮飯~妞編輯再度戀愛 /

男神煮飯給妞妞們看!近期許光漢首登陸綜「明星美食真人秀」節目《中餐廳》話題不斷,這次不僅拋開歌手及演員身份,首次在節目上煮飯下廚給粉絲們看,與隊員間的互動更上演不少貼心又Carry的行為,本篇將整理許光漢5大暖心舉動,爆米花小姐只能說「長得帥又會煮飯」實在太圈粉啦!

 

 

 

許光漢圈粉舉動1.

細心備註便利貼

Source:湖南衛視 @YouTube

Source:湖南衛視 @YouTube

節目最新一集找來「賈靜雯」擔任後廚新手,眼看著餐廳第一份單送達後廚後,賈靜雯首次用便利貼抄寫菜單,這時細心的許光漢發現便利貼上沒寫到桌號時下意識用溫柔的語氣貼心提醒對方並幫忙備註寫便利貼,避免後續出菜錯誤、降低顧客的用餐體驗。

 

 

 

許光漢圈粉舉動2.

貼心為隊員分擔工作

Source:湖南衛視 @YouTube

Source:湖南衛視 @YouTube

Source:湖南衛視 @YouTube

你的專屬洗碗工正式上線(笑)!有追前面幾集的妞妞們,一定能發現許光漢低調默默做事的態度,即便完成份內工作後,他從來不偷懶,總是會自願去拿重物、幫忙洗碗,貼心為隊員分擔工作的他,最新一集察覺到尹正身體不適時,霸氣喊:「我來,你去休息吧,剩下的都交給我」,這一幕讓大批粉絲們心動不已啊(暖心)

 

 

 

許光漢圈粉舉動3.

貼心記下隊員喜好

Source:湖南衛視 @YouTube

《中餐廳》第七季除了找來八位成員,這次也特別邀請專業廚師「林述巍」加盟,就在隊員們各自忙完分內工作後,許光漢特地替林大廚準備一碗特製「光漢牛肉麵」,節目上許光漢也透露,因為之前林大廚有分享過「晚上習慣吃碗熱的湯麵」,腦海裡就記下大廚的喜好,能自動記下對方喜好的習慣,根本超加分啊!

 

 

 

許光漢圈粉舉動4.

不捨隊員講話被打斷

Source:湖南衛視 @YouTube

貼心舉動在+1!程瀟在《中餐廳》因為和許光漢的自然互動受到粉絲們強烈關注,最新一集當程瀟要和隊員們分享冷笑話時,場面卻不停被打斷,這時許光漢霸氣喊話:「等一下,現在有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瀟瀟要講冷笑話」,成功將舞台交給程瀟。

 

 

 

許光漢圈粉舉動5.

牆上便利貼

Source:湖南衛視 @YouTube

Source:湖南衛視 @YouTube

暖心代表非許光漢莫屬!正當林大廚在準備炸鮮奶料理時,因油溫過高導致料理嘗試好幾次都無法成功,幽默的許光漢在旁開玩笑地與師傅說:「師傅,你有沒有覺得炸鮮奶是你人生中的坎?」讓林大廚笑喊:「哇!你這樣子捅我一刀」,許光漢在旁暖心回覆:「我們都知道你已經很厲害了、都是跟你開玩笑的」,更驚喜地是許光漢指著牆壁說:「師傅你看那桌還有一張單」,林大廚轉頭後才發現一張寫著「林哥,好靓仔(好帥)」的便利貼,讓他瞬間露出感動的笑容!

 

 

 

以上為許光漢首登陸綜《中餐廳7》的5大暖心圈粉舉動盤點,爆米花小姐看完「牆上便利貼」畫面後,不得不說許光漢實在太Sweet啦(眼冒愛心)

 

 

 

Source:湖南衛視 @YouTube、合力极光 @微博

share
妞活動 _
贊助商廣告
贊助商廣告
latest news _
latest
READ MORE
New Member_
加入會員
歡迎使用fb帳號直接註冊加入會員。提醒您,別忘了驗證您的手機號碼,才擁有妞活動抽獎資格唷!
同意收到妞新聞電子報
已了解並同意 妞新聞會員權益聲明與隱私權條款
妞會員註冊
FACEBOOK快速註冊
粉墨誌女生研究室
Q.
姓名:
Email:
生日:西元
性別:
*請務必確認個人抽獎資料之正確性,若資料不全或錯誤,致無法核對、通知活動相關訊息或送達獎項,視同放棄中獎資格。
下一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