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首要「保護孩子心理狀態」,兒盟調查:孩子最怕「不知道接下來發生什麼事」

女孩的心動發現

Search

tags
Follow Us _
Follow Us _
service4n@niusnews.com
106 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45號11樓
@2024 niusnews

天天妞一下,天天好心情

天天妞一下,天天好心情
service4n@niusnews.com
105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143號11樓
@2024 niusnews

離婚首要「保護孩子心理狀態」,兒盟調查:孩子最怕「不知道接下來發生什麼事」

離婚首要「保護孩子心理狀態」,兒盟調查:孩子最怕「不知道接下來發生什麼事」 夫妻、婚姻、離婚、戶政事務所、離婚協議
share
心動瞬間_

理科太太在面對眾人詢問離婚一事的回覆中,也是請大家給他們一點空間、保護小孩子。

理科太太與John離婚的消息不脛而走。雖然當事人還沒有正面澄清婚姻狀況,卻在IG限動上希望大家能保護小孩,不要佔用媒體資源、過度關注他們的私事:「我愛你們,謝謝你們一直愛我。這些愛一定能織起像厚厚的大氣層一樣,一起保護我的孩子。他還小,外面的世界大人來承受就好。」

 

source:理科太太@IG

身為公眾人物,只要一扯到感情大家的焦點就會不自覺放在無辜年幼的孩子身上,紛紛討論孩子未來的撫養權、孩子對父母離婚的心情......等等。但粉絲、媒體其實這樣過度關注小孩,在夫妻即將分崩離析的婚姻中,真的好嗎?

 

 

根據兒福聯盟調查,這兩年台灣的離婚夫妻數量高居不下,連續兩年都有超過5萬對。離婚或許對曠男怨女來說是好事,終於不用再忍受彼此;但如果兩人有小孩,離婚一事處理不好就有可能給小孩帶來一輩子的傷害。因此兒盟執行長白麗芳、律師林俊宏皆強調:「離婚最重要的事就是保護孩子心理狀態。」

 

兒盟針對國小4~6年級的676名學生,做了相關的調查。發現其中有17.45%的家庭是爸媽已處於離婚或分居狀態中。而這些離婚/分居的夫妻,有56.5%是關係惡劣、彼此不聯絡(不相往來46.3%、敵對水火不容10.2%),有21.3%的夫妻只會為了孩子聯繫,有22.2%的夫妻還是朋友關係。

 

 

但不管爸媽感情如何,多數孩子仍希望爸爸媽媽能好好相處、多多關心自己的感受,至少自己在成長過程中,能享受到父母的愛。

分開後也要和平相處 44.23%

關心我的感覺與心情 42.31%

多陪陪我 42.31%

不要叫我選擇跟誰住 39.42%

聽聽我的想法 39.42%

告訴我為何家裡會變成這樣子 26.92%

 

 

曾歷經父母離婚的兒少代表李先生,分享自己小時候的看父母吵架、到離婚的心情:「從小學時父母就常會在我面前爭吵,大部分都是為了錢、為了我的學費。所以我心底一直認為是我的存在、我給父母帶來的開銷讓他們相處不愉快。從小到大,看著父母吵架、到分開,我的心情階段大概分3種:恐慌、沒有安全感、對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失去信心。」

小孩對家庭都有憧憬,但夫妻爭吵、離婚,自然會打破孩子對美好關係的想像,同時還要面對「家庭分崩離析、自己沒有家」的恐慌;再來,離婚過程可能會很漫長,以李先生的例子更是拖了10幾年,於是更會沒有安全感,因為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變成拋下的那一個、什麼時候自己要面臨至親二選一;看著爸媽吵了那麼久、最後離婚,小孩最終也可能對「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喪失信心,因為看見再親密、感情再好的夫妻,也終有分開、撕破臉的時候,未來再有人對他好,也難免會想到最壞的那一步:「你有一天也會厭煩我、為了小事離開我。」

不知道接下來發生什麼事 67.91%

怕變成沒有爸爸或媽媽的小孩 61.54%

害怕見不到爸媽或其他手足 61.54%

怕大人又為小孩的事情吵架 60.88%

擔心別人問起爸媽或他們離婚的事 57.14%

怕提起沒有同住的家長會被家人罵 26.81%

 

 

因此,兒盟執行長白麗芳、律師林俊宏特別強調:「離婚最重要的事就是保護孩子心理狀態。」許多孩子在問卷中也回答:「知道爸媽即使分開,他們依然會愛孩子」、「爸媽不再吵架」、「兄弟姐妹不用分開」、「不用搬家或轉學」可以幫助他們的心情穩定、適應爸媽離婚後的生活。

知道爸媽即使分開,他們依然會愛孩子67.28%

爸媽不再吵架 52.14%

兄弟姐妹不用分開 48.17%

不用搬家或轉學 41.44%

常見到沒有同住的爸爸或媽媽 37.92%

認識有類似經驗的小孩,互相分享 34.25%

跟同住的家人提到離婚另一半,也不會生氣 32.42%

知道爸媽離婚的原因與我無關 23.39%

 

 

source:unsplash

林俊宏律師也特別強調,離婚最理想的方式就是協議離婚:只要雙方談好條件「監護權」、「探視權」、「是否支付撫養費」、「剩餘財產分配」,就可以到戶政事務所辦理,只有談不攏協議,才有可能要到法院提出訴訟,但這是最壞的狀況。

 

林俊宏律師:「社會新聞常上演離婚的其中一方不支付撫養費、探視小孩時把小孩抱走不還人……這些不履行合約條件的發生,其實都是因為離婚的一方不認同法院的判定,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行為;但如果是離婚時講好、心甘情願的談妥條件,也就不會有這些爭執。」

 

 

source:unsplash

如果夫妻真的過不下去,請記得一定要好好溝通、妥善處理分手後的事情。離婚過程真的沒想像中那麼困難,趕快分開了、然後跟前另一半維持良好關係,還有可能對孩子比較好。在離婚前、離婚後,都要給孩子十足的安全感,充分溝通、陪伴,才有可能順利度過此過程。

 

不過妞編輯還是要提醒,「真單親」跟「偽單親」還是有很大的區別,大家要考慮清楚喔!

 

 

 

 

 

Source:兒福聯盟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

share

定食8聯名「瘋狂眼珠」推4周邊!炸蝦變身柔軟抱枕萌翻,行李束帶滿版圖案可愛又實用

定食8聯名「瘋狂眼珠」推4周邊!炸蝦變身柔軟抱枕萌翻,行李束帶滿版圖案可愛又實用 定食8、聯名、瘋狂眼珠、瘋狂眼珠Crazy eyes、購物袋、行李束帶、貼紙、抱枕、瘋狂眼珠聯名
share
心動瞬間_

炸蝦抱枕有夠萌~

定食8首度攜手人氣插畫家「瘋狂眼珠Crazy eyes」,結合本土文創插畫及日本慶典的元素,即日起分段推四款超萌聯名週邊商品,行李束帶、購物袋、貼紙、抱枕,款款都超可愛不能錯過!同步推「浪鰻炸蝦晴空塔」、「花見豚骨拉麵」兩款定食套餐,滿料模樣超吸睛!

 

 

 

定食8×瘋狂眼珠周邊1.

 貼紙

定食8與人氣插畫「瘋狂眼珠Crazy eyes」聯名,打造四款超萌周邊,活潑展現「炸蝦」在定食8的特色!四款周邊分別於四階段上市,即日起推出第一款「貼紙」,共有兩款可選,經典角色炸蝦融合本土、日本元素,每一張都超可愛,必須貼在電腦上啊~天天看心情超好!

 

 

 

  

定食8×瘋狂眼珠周邊2.

 行李束帶

常常飛出國,或國內旅遊的妞妞們,一定要收5/29起推出的「行李束帶」柔和的黃色,上面印滿超萌炸蝦,穿著服務員的服飾,手上端著此次同步推出的聯名餐點,認真的模樣真的太可愛,行李箱裝上他也不怕被拿錯!

 

 

 

 定食8×瘋狂眼珠周邊3.

 抱枕

睡覺時,就要抱著東西呀~這樣才可以睡得更香甜!6/12起推出「抱枕」,「瘋狂眼珠」的靈魂人物「炸蝦」,變成實體啦~以可愛外表及堅強樂觀的個性深受大家喜愛的炸蝦,手感超柔軟,且大小剛剛好,最適合午休時拿來小睡片刻!

 

 

 

 定食8×瘋狂眼珠周邊4.

摺疊購物袋

最後一款周邊則是6/26起推出的「摺疊購物袋」,一樣是嫩黃色搭配Q萌的炸蝦,大容量、又輕的設計,好適合購物時帶出門呀,收納起來體積也很小完全不佔空間,日常放在包包裡隨時能用!

 

 

 

 定食8×瘋狂眼珠周邊5.

 期間限定餐點

此次聯名除了周邊外,也將門市菜單與可愛炸蝦完美融合,即日起至9/10,推出期間限定「浪鰻炸蝦晴空塔」、「花見豚骨拉麵」兩道新餐點。「浪鰻炸蝦晴空塔」嚴選肉質細膩的星鰻炸至金黃,整尾佇立於白飯中如天空樹升入晴空,同時能嚐到炸蝦、牡蠣、蟹味棒、蕃薯、四季豆與蘿蔔泥等食材 ,一口咬下麵衣超酥脆,味覺、視覺雙享受!

 

  

「花見豚骨拉麵」則選用國產豚梅花烹煮,一片片叉燒擺放於拉麵上如花朵盛開,入口肉質軟嫩、鹹香濃郁,搭配特製細拉麵、青蔥、溏心蛋與檸檬的清香,湯頭充滿層次感,濃郁卻不膩口!

-

商品資訊>>

5/15:貼紙2款(39元/張)

5/29:行李束帶(149元/個)

6/12:抱枕(329元/個)

6/26:出摺疊購物袋(99元/個)

凡於8/31前至全台定食8門市用餐消費滿200元,即可加購獲得,數量有限,售完為止

 

 

「浪鰻炸蝦晴空塔」定食套餐:240元 

「花見豚骨拉麵」定食套餐:240元

 

 

 

 

source:定食8/妞新聞

 

*實際活動和售價以官方公告為主

 

愛玩妞,妳的最佳旅伴。

 

 

 

 

share
妞活動 _
贊助商廣告
贊助商廣告
latest news _
latest
READ MORE
New Member_
加入會員
歡迎使用fb帳號直接註冊加入會員。提醒您,別忘了驗證您的手機號碼,才擁有妞活動抽獎資格唷!
同意收到妞新聞電子報
已了解並同意 妞新聞會員權益聲明與隱私權條款
妞會員註冊
FACEBOOK快速註冊
粉墨誌女生研究室
Q.
姓名:
Email:
生日:西元
性別:
*請務必確認個人抽獎資料之正確性,若資料不全或錯誤,致無法核對、通知活動相關訊息或送達獎項,視同放棄中獎資格。
下一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