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後,就有很多病痛上身,像妞編輯最近就深受「媽媽手」之苦……「媽媽手」是什麼?只有媽媽才會得嗎?只要動一動手腕就傳來的刺痛感,要做哪些復健動作才會好呢?
Q1.「媽媽手」是什麼?
source: 林新醫院
根據林新醫院的說明:「醫學上稱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又稱狄魁文氏症,因為不斷地刺激使手背橈側(靠近姆指側)肌腱周圍的腔室腫脹,壓迫到伸姆短肌及外展姆長肌的肌腱和滑膜,使通道變狹窄、肌腱和滑膜發炎腫脹,手腕姆指側出現疼痛,嚴重時會造成肌腱沾黏,大拇指及手腕的活動受到限制。」
聽起來很複雜,但大家做一個動作,就知道媽媽手的疼痛部位是哪裡了:一隻手滑手機,用大拇指滑動手機螢幕、點選螢幕……圖中紅色的部位,就是「媽媽手」疼痛的地方了。
沒有「媽媽手」的人可能無感,但這疼痛的部位確實會嚴重影響生活,凡是需要手腕用力、扭轉手腕的動作都會受影響,像是刷牙、扭乾毛巾、抱小孩、滑手機……只要手腕一動、拇指一出力,手腕就會傳來尖銳的刺痛,非常的不方便。
Q2.誰會得「媽媽手」?
當然,會叫「媽媽手」就是因為好發在女性、家庭主婦,尤其是剛剛生產過後的婦女,因為抱寶寶的手勢不對,導致「媽媽手」。但事實上,長期使用電腦滑鼠的上班族、美髮人員、廚師、任何頻繁使用拇指施力的人……都有可能得「媽媽手」。
Q3.抱小孩的媽媽要如何避免媽媽手?
會得媽媽手,有個關鍵就是大拇指頻繁出力。因此在抱小嬰兒的時候,記得五指併攏,不要讓虎口、大拇指或是手腕承受重量;手掌和手臂呈水平,不要刻意彎曲。
Q4.如何改善「媽媽手」?
source: 林新醫院
手臂伸直,將大拇指內收,用另外四指包覆,手腕慢慢向下伸展肌腱,動作維持10秒。重複進行2~3次。
除此之外,臨床上還能用增生療法、血小板的注射、震波療法、超音波、微電流的刺激……減緩疼痛,再搭配適當的運動訓練,都能獲得改善。
但老實說,媽媽手很難痊癒,尤其患部又是常用部位,從一開始就做好預防動作還是最保險的做法。想抱寶寶抱久一點,平時就要多多保養、注意自己的身體啊~
Source: 林新醫院,郭綜合醫院,菁英診所再生醫療門診
媽媽苦但媽媽說不出?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
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讓媽媽們盡情問問題、找答案、分享喜怒哀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