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小孩,有許多大人聽到「打針」就開始皮皮挫,世界衛生組織也證實「暈針」是一種心理疾病。但難道「怕打針」就真的沒救了嗎?黃瑽寧在《發燒免驚!搞懂流感、腸病毒,小兒生病不心慌》一書中就教各位父母如何幫嬰兒、幼兒建立「不怕打針」的方法。
嬰兒:5S減輕疼痛法
Swaddling:襁褓。將寶寶用包巾緊緊包住,提供安全感。等要打針時再露出要打針的部位,
Side/Stomach Position:側身或趴在父母身上,而不是仰躺正面對針頭。
Shushing sound:請父母發出低音頻的聲音,或是播放白噪音,模擬子宮內的聲音。
Swinging:輕輕地搖晃寶寶。
Sucking:讓寶寶有東西可以吸吮。媽媽的乳房或是奶嘴、奶瓶都可以。黃瑽寧醫師在書中提到,媽媽的乳房安撫效果是最好的,因為有奶頭可以吸吮,又有母奶的甜味,還能被媽媽緊緊抱住;至於其他吸吮物雖然同樣有效,但安撫效果沒有媽媽親餵那麼快速。
幼兒:五不五要
幼兒對針頭的恐懼又更明顯,但好在這時候的他們可以溝通。經過父母的安撫、事前心理準備,都能有效降低孩子對打針的恐懼。
父母應該這樣做:
事先解釋清楚「打針」這件事。包含打針的原因、打針的益處、打針的流程……等等。
尋找「勇氣」的榜樣。例如利用繪本書中的人物、診所中不怕打針的孩子,幫孩子建立信心。
讓孩子踏出勇敢的第一步。利用話術,鼓勵孩子如果自己把袖子捲起來,讓醫師打針就是「勇敢」的孩子。
轉移注意力。打針當下一定會有痛感,有的孩子也就會因此嚎啕大哭。但父母這時候就可以幫忙孩子轉移注意力,給點小獎勵、稱讚他好勇敢。
幫他找到勇氣。沒有人不會害怕,但比起「不害怕」,父母更可以幫孩子找到「對抗害怕的方法」,那就是勇氣。往後除了打針,孩子也能將勇氣應付在各種困難裡。
父母不應該這樣做:
別告訴孩子「不會痛」。打針明明就很痛。你越告訴孩子不會痛,第一你只會放大他的痛感,第二就代表你騙了孩子。
別說「對不起」。黃瑽寧醫師在診間常聽到父母對藥打針的孩子說:「對不起。」但黃瑽寧醫師表示強烈困惑:「打針明明就是為你好,為什麼要對不起?」亂道歉只會教導孩子只要有不順利或倒霉的事,都是別人的錯。因此「解釋打針」才會如此重要。
別說「長大好嗎?又不是小孩子」。即使是長大如成人,也會有害怕的事情。講這句話的後果可能會扭曲孩子對「長大」的定義。
別亂開支票。為了讓孩子乖乖打針,很多父母都會亂開支票,但如果打針是對健康有利的事情,何必獎勵?獎勵的應該是孩子勇敢面對的心態;另外,如果你的獎品只是當下隨口講講,但不打算實現的話,那也是非常不恰當。
別說「你準備好了告訴我」。根據黃瑽寧醫師的臨床經驗,他最怕父母對孩子講「你準備好了告訴我」,因為這代表「等到花兒也謝了、等到太楊下山了」孩子都還不會準備好。
打針的恐懼不可能靠一朝一夕克服,黃瑽寧醫師建議大家一定要提早幾個禮拜就開始進行,可以利用繪本或影片幫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做好萬全準備後,就等孩子自己走到醫師面前、捲起袖子,勇敢地望向遠方,接受那愛的一針!
Source: 黃瑽寧《發燒免驚!搞懂流感、腸病毒,小兒生病不心慌》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